“法”護應急 “普”惠一線 |
|
|
|
如何讓冰冷的法律條文在基層一線“活”起來,真正成為守護安全的“金鐘罩”? 7月以來,公司精準聚焦提升項目現場應急處置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創新思路、精心部署,組織各項目掀起了一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緊貼實戰的應急普法系列活動,推動應急法律知識直達最末梢,為項目安全生產注入強勁的法治動能。 形式“活”起來,法律直達人心。傳統“填鴨式”普法在項目一線收效甚微,為此,第三分局鼓勵并指導各項目充分發揮主動性,讓法律以更生動、更接地氣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曲孜卡項目部等以“應急普法”公眾號為平臺,將應急普法知識融入月度安全競賽,設置“應急流程快問快答”“法律風險情景判斷”等趣味環節,班組間你追我趕,競爭激烈。“為了給班組爭光,班后大家自發聚在一起研究法條,討論特別熱烈!”項目安全總監表示,競賽極大激發了員工主動學法的內生動力。 內容“實”起來,緊貼實戰所需。普法內容若“空對空”,必然淪為形式,分局聚焦精準滴灌,直擊項目現場最迫切的法律需求。分局收集整理了近年來同行業及內部發生的典型應急管理違法案例,特別是因應急準備不足、處置不當、信息遲報瞞報導致事態擴大的案例,并將相關材料下發各項目。在項目,安全員老趙用一起因未及時報告初期火情導致小火釀大災的真實案例進行剖析,“法律后果清清楚楚,教訓太深刻了,以后發現苗頭必須第一時間按規定報!”現場員工深受觸動。 成效“顯”出來,法治筑基護安。形式活、內容實,最終要落腳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上。系列普法活動已在各項目一線初顯成效。“以前覺得應急是領導的事,現在懂了,從發現隱患到初期處置,法律賦予了我們一線人員明確的職責和權利。”這是許多項目員工參與活動后的共同心聲。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履責”,員工對自身在應急管理中的法律角色認知顯著強化,“我要安全、我會應急、我懂法規”的氛圍日漸濃厚。法治意識的提升直接推動了項目現場安全管理的精細化,在班組安全會上,員工對照法律條文主動排查身邊應急設施缺陷、流程漏洞的積極性高了。 下一步,第三分局將持續深耕應急法治文化,將普法“常流水”轉化為安全發展“長明燈”,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法治屏障。 |
|
|
【打印】 【關閉】 |